-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91
- #90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82
- #81
- #80
- #79
- #78
- #77
- #76
- #75
- #74
- #73
- #72
- #71
- #70
- #69
开发者生产力迷思:程序行数 = 生产力
在 1982 年初,Lisa 软件团队正准备全力冲刺,部分管理者认为通过追踪每个工程师每周编写的代码量来衡量进度是个好主意。于是设计了一份表格,要求每位工程师每周五提交,其中有一栏是填写当周编写的程序行数。
Bill Atkinson 是 Quickdraw 的作者,认为以程序行数来衡量生产力是荒谬的。他的目标是写出尽可能小而快速的程序,而代码行数这个指标只会鼓励工程师写出混乱、臃肿且易出错的代码。
在采用更精简的算法后,新算法使操作速度几乎提高了 6 倍,而作为副产品也连带减少了约 2000 行代码。就在完成优化后,正好是第一次填写管理表格的时间,当他看到代码行数这一栏时,思考了片刻,然后填写了一个数字:-2000。
评估生产力关键在于替团队产出多少成果(帮助用户、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实现目标)而不是下多少功夫产出多少程序。虽然是一个可以大致追踪了解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的指标,但在测量生产力方面没有太大帮助。
- #68
- #67
- #66
- #65
- #64
- #63
- #62
- #61
- #60
- #59
- #58
- #57
- #56
- #55
- #54
- #53
- #52
- #51
- #50
- #49
- #48
- #47
- #46
- #45
- #44
- #43
- #42
- #41
- #40
- #39
- #38
- #37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7
- #26
- #25
- #24
- #23
- #22
- #21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