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
為什麼製作現代網站就應該要是響應式?
製作過不同的產品,有面向消費者(to C)也有面向企業(to B)的,特別是面向企業的系統有個開發上的觀點是「用戶使用產品都是使用電腦,所以不用考慮小尺寸的使用體驗」。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舉當今常見的螢幕尺寸
1920x1080
,用戶切一半視窗操作:1920 / 2 = 960
,畫面加個側欄:960 - 300 = 690
算上大大小小的留白與版面⋯⋯內容尺寸也和手機平板沒兩樣。可以發現實際顯示網頁內容的尺寸是浮動且無法控制的,網頁希望只支援大尺寸且半吊子的套上響應式會造成:
- 產品就是只能在特定尺寸下才能正常操作的印象,半成品的感覺。
- 時時刻刻出現怪版面的問題。
開發上會因為只考慮一種尺寸比較快嗎?的確有可能。但這樣的做法已經漸漸變得不值得,原因是因為:
- 早期習慣 :在過去像 Flash 或傳統桌面應用的時代,人們預設「使用者就是在電腦全螢幕操作」。因此產品設計沒有太多跨尺寸的考量,單一版面就能滿足需求。
- 早期前端不是一個專業的領域:前端直到近期才是成熟且規範的領域,介面不再是輸入與輸出而是一種被重視的體驗。
- 元件化盛行:如今隨著前端工程化發展,設計能適應不同尺寸的 UI 不再是難事。透過可重複使用的元件與響應式布局,才能更有效率地維護與擴展。
早期網頁還需要設計師畫圖用 Table 切片組成網頁的思維和如今強大 CSS 與豐富生態的 JS 已經是不同世界。
延伸閱讀
- #120
- #119
- #118
- #117
- #116
- #115
- #114
- #113
- #112
- #111
- #110
- #109
- #108
- #107
- #106
- #105
- #104
- #103
- #102
- #101
- #100
-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91
- #90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82
- #81
- #80
- #79
- #78
- #77
- #76
- #75
- #74
- #73
- #72
- #71
- #70
- #69
- #68
- #67
- #66
- #65
- #64
- #63
- #62
- #61
- #60
- #59
- #58
- #57
- #56
- #55
- #54
- #53
- #52
- #51
- #50
- #49
- #48
- #47
- #46
- #45
- #44
- #43
- #42
- #41
- #40
- #39
- #38
- #37
- #36
- #35
- #34
- #33
- #32
- #31
- #30
- #29
- #28
- #27
- #26
- #25
- #24
- #23
- #22
- #21
- #20
- #19
- #18
- #17
- #16
- #15
- #14
- #13
- #12
- #11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